2021.11.27~12.3情报资讯
内蒙古开发稀土分析检测系统
针对企业困境,内蒙古自治区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通过深入产品生产检验一线调研走访,并借助检测仪器生产企业的研发优势,与包头市三隆稀有金属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密切配合,创造性提出采用火花直读光谱法对稀土元素进行检测,研发出了电火花稀土金属(合金)分析检测系统。
“以前三个人耗时1至2小时才能完成稀土金属的取样检测,如今两个人在2分钟内即可完成。”包头市三隆稀有金属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介绍,在企业转型升级关键时期,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局通过精准服务,和企业联手研发出了新分析检测系统,让企业在检测和生产成本上每年能降低200多万元。
“火花直读光谱法运用到稀土领域是一个新的尝试。”内蒙古自治区特检院党委书记张东宏介绍,电火花稀土金属(合金)分析检测系统让稀土金属样品的取样、制样、进样、输送、检测及分类等实现了智能控制,提高了检测效率,降低了检测成本。
据了解,电火花稀土金属(合金)分析检测系统可检测镧铈合金、镨钕合金、金属钕、金属镧、金属铈5类金属中稀土元素及非稀土杂质含量,检测效率高且对人员能力要求相对较低,仅需2人便可在2分钟内完成检测,并能有效减少硫酸、硝酸、高氯酸等有毒有害危险品的使用,降低实验污染物排放。自今年投入市场以来,已被内蒙古、甘肃等地多家企业引进。
TDK推出基于3D HAL技术的带冗余功能的位置传感器
TDK集团推出Micronas直接角度霍尔效应传感器系列新成员HAR 3927。该产品采用专有的3D HAL像素单元技术,符合ISO 26262的兼容开发要求。这一全新传感器具有符合SAE J2716 rev. 4版的比率模拟输出以及数字SENT接口。
HAR 3927为高安全要求的汽车应用提供完全冗余的传感器解决方案,例如双离合变速器中的线性运动测量、发动机行程传感器、档位选择器和加速踏板中的旋转位置测量以及电子节气门控制。
每个HAR 3927传感器包含两个独立运行的堆叠芯片。芯片间达到最小移位且被相同的磁力线穿透。HAR 3927使用的磁铁要比双芯片并排的方案小得多。其磁场幅度范围为20 mT至130 mT,低至5 mT时精度降低。
HAR 3927采用微型八引脚SOIC8封装。单一封装的冗余传感器解决方案的优点是减小了PCB尺寸和焊点,从而降低系统成本并增强系统的稳定性。
该传感器具有两种不同的输出格式和多达33个标定点的输出信号(17个可变或33个固定标定点)的线性化模块。专有的3D HAL像素单元技术让客户可以测量磁场分量,从而实现线性位置测量和上至360°的旋转位置测量以及轴上和离轴测量。通过对非易失性存储器进行编程,可以根据磁路调整诸如增益和补偿、参考位置等主要特性。
HAR 3927的多种配置选项让客户在开发过程中实现更高的灵活性,一个传感器可用于多种应用,无需再认证,节约了成本和工作量。
主要应用:
●汽车应用中的旋转角度检测,例如加速踏板、电子节气门控制、旋钮式换档器(具有按压功能)以及后轴转向系统
●另外,该系列传感器可在离合器或制动踏板、变速器系统、气缸和阀门位置感应等应用中进行线性位置检测。
主要特点和优势:
●30 mT磁场振幅时仅±1.0°,角度误差极低
●轴端和离轴360°角度测量
●直接测量磁场振幅 (BX, BY, BZ)
●客户可选择的模拟或SENT输出
●双芯片法完全冗余
●SEooC符合ISO 26262的要求,可支持功能安全应用
●-40 °C至160 °C的宽温度范围,适用于汽车应用
我国风电并网装机突破3亿千瓦 连续12年稳居全球第一
央广网北京11月30日消息(记者冯烁)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风电并网装机容量突破3亿千瓦大关,达到30015万千瓦,较2016年底实现翻番,已连续12年稳居全球第一。
目前,风电占全国电源总装机比例约13%,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约7.5%,较2020年底分别提升0.3和1.3个百分点,风电对全国电力供应的贡献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我国风电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也快速提升,已具备大兆瓦级风电整机、关键核心大部件自主研发制造能力,建立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风电产业体系,我国风电机组产量已占据全球三分之二以上市场份额。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董秀成表示,随着我国作为全球最大风机制造国地位持续巩固加强,我国能源结构也在持续优化。
董秀成:整个能源结构调整目标的实现,实际上取决于风电的发展、太阳能的发展,还有未来核电的发展,也就是说它(风电并网装机)对于整个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实现国家的能源结构调整目标,包括“双碳”目标的实现发挥重要的作用。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0.02亿千瓦
国家能源局消息,据行业统计,截至2021年10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0.02亿千瓦,突破10亿千瓦大关,比2015年底实现翻番,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比重达到43.5%,比2015年底提高10.2个百分点。其中,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和生物质发电装机分别达到3.85亿千瓦、2.99亿千瓦、2.82亿千瓦和3534万千瓦,均持续保持世界第一。
《电机能效提升计划(2021-2023年)》
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近日联合印发《电机能效提升计划(2021-2023年)》。根据计划,目标到2023年高效节能电机年产量达到1.7亿千瓦,在役高效节能电机占比达到20%以上,实现年节电量490亿千瓦时,相当于年节约标准煤15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800万吨。国家鼓励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纺织等重点工业行业开展用能设备节能诊断,鼓励采用 2 级能效及以上的电动机。针对变负荷运行工况,推广2 级能效及以上的变频调速永磁电机。针对使用变速箱、耦合器的传动系统,鼓励采用低速直驱和高速直驱式永磁电机。若换成稀土永磁电机能节约30%左右的电,而且一年到两年就能回本。面对国家的节能减排、降能耗政策,这既响应了国家政策,也能早日实现碳达峰。目前我国稀土永磁电机的渗透率约5%,95%仍为传统工业电机。
稀土应用产业园里的创新风暴
近日,金力永磁(包头)科技有限公司一期工程“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的项目”中第一道工序钕铁硼甩带片生产环节点火试产,成功产出第一炉产品。仅时隔两天,该公司又成功进行了第二炉产品试样。
2008年规划建设的稀土应用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4000亩,全力推动稀土新材料产业规模化,加快发展稀土终端应用产业。在政策资金的引导下,稀土产业转型发展效应逐步显现,永磁、储氢、抛光、催化等功能材料产业链不断延伸,在航天航空、磁制冷、储氢电池、节能环保等领域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稀土应用产品,填补了粘结磁体、稀土颜料、稀土陶瓷等空白,稀土原材料就地转化率由不足40%提高到现在的75%。
目前,该园区入驻企业43家,集中了三隆金属、天和磁材、金山磁材等重点企业。在稀土大项目的带动下,稀土新材料产业集群效应显现,稀土永磁材料、储氢材料、抛光材料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形成稀土永磁、储氢、抛光三大新材料产业,设计产能分别达到7.8万吨、1万吨、3.6万吨。
在稀土应用产业园的带动下,包头稀土高新区已集聚了稀土企业115家,其中,稀土新材料企业60家,稀土终端应用企业32家,稀土新材料及终端应用企业总量占稀土工业企业总量的91%,产值占稀土产业总产值比重接近50%,正在实现“稀土产业领跑、带动全域经济”的发展态势。
摘辑:万欣宜
校对:谢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