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2021.10.30~11.5情报资讯

来源:     作者:万欣宜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05日     浏览次数:         

美国能源部最终敲定2190万美元的奖励 支持稀土加工和分离示范工厂

最近,美国能源部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办公室最终敲定了一项援助协议,为通用原子公司牵头的一个项目提供约2190万美元,用于位于怀俄明州的稀土分离和处理示范工厂的工程、建设和运营。

在该示范项目中,稀土资源公司(RER)是通用原子公司的从属接受方,该项目将纳入该公司的专有技术。

该资助约占该项目总估计成本的一半,其余资金将由RER担保。RER和其他团队成员预计将在未来几周内完成与通用原子公司的合同安排,以执行该项目的工作。

计划中的示范工厂将利用我们专有的加工和分离技术生产商用级钕/(Nd/Pr)稀土高纯氧化物,用于生产高强度永磁体。这些高强度永磁体是制造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涡轮机等技术的关键部件。我们相信我们的稀土示范项目是及时的,以满足这些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

——randall Scott, RER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RER预计示范工厂的设计、许可和许可以及建设将在18-26个月内完成。从Bear Lodge项目先前储存的矿石中加工和分离稀土元素的作业预计将再持续1214个月。这个示范项目的总时间表是40个月。该工厂将位于怀俄明州的厄普顿,靠近RERBear Lodge项目。

日立金属爆造假丑闻,涉磁性材料产品

据央视网,近日,日本日立集团子公司日立金属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该公司质检数据造假至少存在30年,波及1952家全球企业。有消息称,问题产品或流入中国市场。

这起调查始于去年1月。20201月,日立金属收到匿名举报,称其特殊钢产品工厂有不当行为,之后该公司展开调查。去年4月,日立金属宣布,该公司及旗下子公司生产的部分特殊钢产品和磁性材料产品存在违规检查、篡改数据等问题,受波及的客户包括汽车零部件厂商在内,大约170家,当时称违规时间还在调查中,但至少已经持续了10年以上。

今年5月,英国英格兰地区高铁列车车厢上出现裂缝,导致大批高铁停运。出现问题的正是日立公司生产的日立800”2017年秋季开始使用,仅运行3年半就出现大规模质量问题。根据调查,发现裂缝是焊缝部位的金属疲劳造成的。

近日发布的调查结果,揭开了日立金属造假的详细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日立金属岛根县安来工厂、琦玉县桶川工厂以及集团下属日立Metal Precision公司产品确实有检查结果造假的问题,造假手段包括不按照客户和规定进行检查、变更检查条件、直接篡改检查结果等。

根据调查结果,造假产品涉及大约380种特殊钢制品,此次查出的问题产品出售给205家公司,其中包括飞机、能源企业。

此次调查结果还显示,日立金属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已累计向全球1952家公司出售涉及检查造假的问题产品,占日立总客户的10%

目前,外界尚不清楚日立金属造假事件波及到的全球企业明细,但有消息称,问题产品或流入中国市场。

日立金属首席金融官西冈博明在电话说明会上称,对给客户、股东等有关人员带来莫大的不便与担忧深表歉意,以后将把加强质量保证体系作为管理最优先项,防止再次发生这样的行为。不过,后续如何处理,日立金属尚未披露。

日本日立集团成立于1910年,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旗下业务涉及电力、能源、制造业等诸多领域,子公司日立金属是日本特殊钢的主要厂商。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日立集团首次曝出造假丑闻。2018年,日本日立集团旗下公司日立化成公司承认曾篡改6万枚工业用铅蓄电池的检测数据,并将数据填入提交客户的检测报告中,随后又发现消息称,显示器材料及汽车零部件等新发现违规检测,问题产品涉及包括已公布的半导体零部件及铅电池在内的30种产品,已交货的客户扩大至约2400家企业。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Hitachi Metals Ltd.)成立于1956年。截止20213月末,株式会社从业人数29805名。该公司生产的电子元件产品包括磁性材料及光电线缆等。

中重稀土价格继续上行,涨幅及其品种范围均有扩大

2021111日,中国南方稀土集团南方稀土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公布最新中重稀土氧化物挂牌价格整体再度上调。中重稀土产品价格继续上行,且上涨幅度及其品种范围有所扩大。

具体而言,以均价计算,和上一期挂牌价格比较,氧化钆、镝、铽等主要品种价格继续上涨,且整体幅度有所增大,多个品种价格创新高。

其中氧化钇大幅上调15.7%5.9万元/吨、氧化钆涨116%33.75万元/吨、氧化铒涨7.6%35.25万元/吨均再创新高;氧化铽、钬、镝分别上调9.3%4.7%3.6%,分别至995万元/吨、112万元/吨、287.5万元/吨,氧化钬价格二度创新高、氧化铽价格复涨后录得新高。

另外,沉寂多日的氧化镥价格本次挂牌价格再度上调,或接棒上涨。

9月中旬以来,中国南方稀土集团南方稀土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公布的中重稀土挂牌价格持续上调。

据官方公布数据,海外稀土供应方面,受到疫情影响,Lynas2021年自然年度第三季度的稀土供应量减少;同时,9月中国自缅甸进口的稀土也大幅度减少。

中国将继续在电动汽车中使用稀土,而欧洲可能正在尝试不同的选择

2011年钕价格飙升可能影响了奥迪继续为其e-tron开发感应电机的决定。

MINING.COM消息,IDTechEx的一份新报告预计,中国将继续在其电动汽车中使用永磁电机,而欧洲将努力减少磁性材料,特别是重稀土的利用。

欧盟的策略基于一项更广泛的战略,该战略旨在保护其工业不受中国可能推动的价格波动的影响,因为中国目前在稀土供应方面处于主导地位。2011年,稀土出口受限,钕和镝的价格分别上涨了大约750%2000%

但据IDTechEx称,尽管欧洲做出了努力,永磁设计的生产不会完全停止,因为它们具有优越的效率和功率密度。事实上,在2020年,77%的电动汽车市场使用了永磁电机,根据市场分析师的说法,这个比例在过去五年里一直保持相当稳定。

在此背景下,IDTechEx的报告指出,预计2032年电动汽车对钕的需求量将是2021年需求的11......

中国重组稀土资产 为何引发日媒担心

近年来中国加强了对稀土的战略保护,拟对国有稀土资产企业进行重组,这一措施近期引发日媒的担心。

据《日经亚洲评论》1024日报道,中国将重组三家稀土生产商,成为一家国有企业,占据国内稀土生产配额的近70%。报道称,此举旨在加速稀土资源和加工技术的开发,并加强对采矿业的控制,以应对中美之间旷日持久的贸易紧张关系。此举出台之际,美国正寻求与澳大利亚联手,建立一条替代稀土供应链。分析警告说,这可能会影响到对日本和美国的稀土供应。

稀土被誉为万能之土,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截至目前,已被多国列为关键矿产。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稀土矿,但60多年一直被当成铁矿开采,多年来难以摆脱挖土卖土、稀土卖成白菜价的尴尬。

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出口国、消费国,拥有稀土资源与市场两大优势地位,但一直没有取得相应的稀土定价权,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国六大稀土集团及下属企业,在生产和销售环节仍各自为战,行业内部竞争混乱,加剧稀土低价外销现象。

据媒体报道,中国国有的中国五矿集团公司(CMC)及中国铝业(CAC)和以稀土矿闻名的江西省赣州市政府宣布,将对他们的稀土事业进行战略重组。五矿稀土公告称,有关方案尚未最终确定,亦需获得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准。

公告提及的三方中,五矿集团和中铝集团均为中国六大稀土集团之一。赣州是知名的稀土王国,是中国南方离子型稀土发现地、主产地,全球每年70%的中重稀土产自于此;赣州市国资委控股的赣州稀土集团有限公司,也持有六大稀土集团之一的南方稀土集团约94%的股份。

中国国资委秘书长彭华岗近期表示,中国政府将重组稀土事业,以建立世界级公司,新公司将占中、重稀土生产配额约70%,占整体稀土生产(包括轻稀土)配额的近40%

分析认为,重组后的中国稀土新公司无疑将对中国的稀土资产进行更为集中的管理和生产,增强中国在世界稀土市场中的定价权以及稀土作为战略资源所带来的政治影响力。

比如,《日经亚洲评论》称,中国可用稀土当作外交王牌。2010年日本将钓鱼岛国有化时,中国阻止稀土出口日本,作为施压日本的方法。中国重组稀土行业的新举措已受到日本分析人士的高度关注,分析警告说,这可能会影响到对日本和美国的稀土供应。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中国稀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0%。而中国稀土最大的出口目的地是日本(49%),其次是美国(15%)。

中国国有稀土资产若重组成功,是稀土保卫战关键性的一步。

北方稀土持续推进国际标准起草制定 让更多国际标准富含中国智慧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标准”逐渐成为各国经贸往来的“通用语言”,并在支撑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等方面发挥日益凸显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稀土行业的国际标准却一直空缺,严重制约着我国乃至世界各国的稀土生产、交易及应用。

制定稀土行业国际标准,争取行业发展国际话语权,成为我国一代代稀土行业工作者不懈的努力和追求。

202010月,历时3年,由北方稀土和包钢稀土研究院牵头和参与起草的《稀土术语1—矿产品、氧化物及其化合物》和《稀土术语2—金属及其合金》两项稀土术语国际标准发布,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稀土技术委员会自2015年成立以来首批发布的国际标准,开创了稀土行业国际标准的先河,由此,北方稀土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声音。

持续推进国际标准 起草制定工作

当前,稀土元素广泛应用于各领域,但不同的国家、行业对稀土元素及其化合物有不同的描述,起草稀土术语国际标准可以起到在国际上规范稀土名称的作用,更好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稀土领域国内外标准一致性水平。

“术语是国际标准体系中的基础,这项国际标准发布以后,我们还会继续推动分析方法、产品标准等项目的制定。无论是哪项标准都要面对巨大的挑战。除了聘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顶级专家外,还需要许多领域、大量的普通工作人员通力合作,但我们有信心把这项工作做好,为引领稀土产业驶上更加规范、高效的运行轨道,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包钢稀土研究院科研管理部副部长于晶雪告诉记者。

眼下,北方稀土持续推进国际标准起草制定工作。

经过一年多的预研工作,20216月,包钢稀土研究院提出的新项目《稀土产品中水分的测定重量法》也通过了国际标准正式立项;20211013日至14日,国际标准化组织稀土技术委员会ISO/TC2986届年会成功召开,包钢稀土研究院多名专家参加会议,为国际稀土行业标准制定建言献策,彰显出北方稀土在科研及创新方面的强大实力。

如今,北方稀土加大中国标准“走出去”的步伐,让更多的中国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声音,这与北方稀土从建立之初就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是离不开的。

记者了解到,稀土院作为北方稀土参与标准工作的主力军,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便开始着手国家标准制定工作,经过几代人的执着努力,推动国内稀土标准从少到多,从上游到下游不断提升。

让更多的国际标准富含“中国智慧”

当前现行有效的稀土国家及行业标准共计300余项,包钢稀土研究院牵头及参与制定的标准就已达到183项,占标准制定总数的50%以上。并且随着我国稀土行业发展的不断提升,企业规模的稳步扩大,包钢稀土研究院积极推动标准与科技成果相互转化,加快稀土行业科技成果的标准化、产业化乃至国际化,进一步实现技术研发、标准研制和成果应用的同步推进。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包钢稀土研究院牵头和参与的在研标准项目就已达到66项。

为更好地发挥行业引领作用,近年来,北方稀土组织申请了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稀土)、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稀土行业中心、国家稀土冶炼节能标准化示范创建等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重要国家级平台及项目。同时积极参与中国稀土行业协会、中国稀土学会、稀土工业污染防治技术联盟开展的团体标准制定工作,推动了国家稀土标准化体系的形成,并一路领衔国家标准走向世界。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