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资讯
北方稀土:拟与安泰科技及包钢磁材合资组建稀土永磁业务新公司
10月11日,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为进一步扩大公司稀土磁性材料产业的稀土永磁体产能规模,紧抓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消费电子等产业领域发展机遇,丰富稀土永磁体产品结构,提升高端磁体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提升公司稀土磁性材料产业发展质量和产品附加值,本着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原则,拟与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公司控股子公司内蒙古包钢稀土磁性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合资组建稀土永磁业务新公司,以新公司为主体利用包钢磁材现有土地、厂房和设施建设年产5000吨稀土永磁产业化项目。
本项目由安泰科技、北方稀土、包钢磁材共同出资40,000万元组建合资公司,其中公司以现金出资20,4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51.00%;北方稀土以现金出资16,6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41.50%;包钢磁材以磁体业务相关净资产出资3,0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7.50%。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成为新合资公司的控股股东,新合资公司暂定名称为安泰北方稀土永磁科技有限公司(以最终工商核准名称为准)。合资公司成立后,首期拟投资49,000万元启动实施高端稀土永磁制品产业建设项目。
(一)投资标的基本情况:
公司名称:安泰北方稀土永磁科技有限公司(暂定名,以登记机关核定为准)
注册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稀土高新区黄河大街32号
经营范围:磁性材料生产;磁性材料元器件生产;磁性材料组件生产;磁性材料销售;金属材料销售;电子元器件批发;仪器仪表销售;机械设备销售;电气机械设备销售;电子专用材料销售;软磁复合材料销售;稀土功能材料销售;互联网销售(除销售需要许可的商品);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具体经营范围以行政主管机构审批结果为准)。
股权比例及出资方式:合资公司注册资本40,000万元,股东各方出资及股权比例情况如下:
(二)项目建设的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高端稀土永磁制品产业建设项目
项目实施主体:安泰北方稀土永磁科技有限公司(暂定名,以登记机关核定为准)
项目内容概述:合资公司将以包钢磁材现有磁体业务为基础,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及布局、实施关键工序技改、购置先进设备及公辅设施增改扩等措施,同时利用包头稀土高新区稀土新材料加工基地,最终实现新增5000吨的产能建设目标。
项目建设地点:包头稀土高新区新材料加工产业基地
项目投资规模和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49,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40,227万元,铺底流动资金8,773万元。项目资金为各方股东以注册资本金出资40,000万元,其余9,000万元由合资公司通过银行信贷的方式解决。
项目实施进度:项目建设期约为24个月,计划2021年四季度启动。
公司本次投资是将公司资源优势与安泰科技的技术、市场、人才、管理等优势互补、融合互通,共同开拓具备市场竞争力的商业模式和具备盈利能力的高端稀土永磁产品,符合国家新材料发展产业政策,符合公司发展战略和“十四五”发展规划,有利于丰富公司稀土磁性材料中磁体产品品种,提高产品品质,提升磁性材料产业磁体产能规模、产品盈利能力和产业发展质量。本次投资对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不构成重大影响,整体风险可控,符合公司及股东的整体利益。
宁波材料所在非晶合金复合材料的磁热性能方面
取得进展
磁制冷相比于传统的气体压缩制冷具有制冷效率高、噪音低、体积小、绿色环保无污染等优点,作为传统制冷技术的潜在替代产品,受到世界各国科技界的关注。磁制冷领域的一个关键课题就是开发高性能的新型磁制冷材料。非晶合金具有无序的原子结构和亚稳特性,因此作为磁制冷材料相比于晶体材料具有制冷温区宽、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优异等优点,在磁制冷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非晶合金磁电功能特性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新型非晶磁制冷材料的开发及其微观机制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通过在非晶合金引入结构混合熵,开发了一系列具有优异磁热性能的高熵非晶合金。其最大磁熵变值可以达到15.0J/kg/K,并且高熵非晶合金的自旋玻璃的磁转变行为和复杂的成分结构致使其具有更宽的磁转变区间(116K),进而获得巨大的磁制冷能力(691J/kg)【Intermetallics 2015 (58) 31-35;J. Appl.Phys. 2015 (117) 073902;J. Alloys Compd. 2019 (776)202-206】。该团队进一步利用熔体抽拉装备将高熵非晶合金加工成实际应用所需的、具有高比表面积和换热效率的微米丝材【Intermetallics 2018 (96) 79-83】。另外,通过优化合金成分和微观结构,开发了一系列在室温附近具有优异磁热性能的非晶合金,并详细研究了成分、微结构和磁结构对磁热性能的影响【Metals 2021 (11) 950;J. Alloys Compd. 2020(845) 156191;J. Alloys Compd. 2016 (684) 29-33;J Non-Crystl. Solids 2015 (425) 114-117;J.Magn. Magn. Mater. 2018 (446) 162-165;J. Magn. Magn.Mater. 2019 (489) 165404;J. Magn. Magn. Mater. 2019(475) 249-256】。
最近,该团队利用熔体抽拉技术开发了一系列Gd基非晶纳米晶复合磁制冷材料。这种非晶复合磁制冷材料兼具了Gd基非晶合金和纳米晶的优点,通过优化合金成分、调控制备工艺,实现了对其纳米晶化相大小、数量和分布的调控,进而获得了优异的磁热性能。该复合材料在从70K到近室温都具有较大的磁熵变值,其磁制冷能力可以达到985J/kg,明显优于现有的其它晶态和非晶磁制冷材料。
该研究工作以题为“Giant refrigerant capacity inGd-based amorphous/ nanocrystalline composite fibers”的论文发表在Materials Today Physics 21 (2021) 100528。本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A0703602、2018YFA07036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771217, 51827801, 51922102)和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2019296)等项目的支持。
Gd基非晶纳米晶复合磁制冷材料的微观结构及磁热性能
内蒙古“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全方位促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9月,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获悉,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已正式发布实施,明确了“十四五”时期自治区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这一涉及未来五年全区科技创新的改革措施将会对稀土产业产生重要影响。
尽管世界稀土之都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稀土科技应用创新成果层出不穷,但原创性科技成果仍是衡量稀土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主要标志,并与稀土元素开发、稀土元素应用、高端产业链发展等密切相关。
2021年4月,包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包头市促进稀土新材料及应用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和《包头市促进稀土新材料及应用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兑现细则》,全面推动稀土产业提档升级。截至目前,未来5年,内蒙古自治区指导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已全部出台。
政策激发稀土科技创新的巨大潜能
“这次规划明确大力发展稀土新材料技术、创建呼包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国家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举措,将惠及稀土产业相关从业人员。启动实施‘科技兴蒙’行动,建立“4+8+N”合作机制,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原创性、颠覆性突破,着重解决科技创新资源分散、稀土科技原创性不足等问题。”包头稀土高新区工信安监局科技口负责人王黎莉说道。
从规划中,看出自治区大力突破稀土技术瓶颈和发展稀土产业集群的决心:支持包头市创建国家稀土新材料创新中心,集聚国内外稀土领域创新资源,在稀土冶炼、金属合金和稀土功能材料等方面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原创性、颠覆性突破,形成领先的稀土产业创新优势。持续推进在稀土永磁材料、储氢材料、抛光材料、发光材料、稀土催化及助剂材料等功能材料方面的研发和生产,完善包括采选、冶炼、深加工、新材料、稀土应用产品及稀土装备的集科研开发、生产、应用于一体的稀土产业体系和产业集群。
“这是在冷静分析国外稀土产业发展规律和先进性,对比我国在发展稀土产业短板的基础上,进行的全面系统部署。种种制度性的安排,旨在建立完善的稀土科技创新体系。”从事稀土研究数十年,包头稀土研究院技术专家闫慧忠表示,核心目标是从原始创新上想办法,整合好创新资源,畅通科技创新渠道;搭建统一科技创新平台,让优势科技资源集聚,从而更容易迸发出创新创造的巨大潜能。他谈到,这次“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聚焦稀土科技创新,多项举措针对制约稀土产业科技创新因素。从体制机制、发展新材料、搭建平台方面指明了方向,健全了指导方针,创新了科技运行机制,着重解决稀土产业原始创新不足、终端产业链不强等问题。
规划完整 如何真正实现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
“这次规划不再单纯追求稀土产业发展的‘量’,更重‘质’,根本上说就是要打基础,利长远。”王黎莉说。
据闫慧忠介绍,稀土材料的应用极为广泛,我国稀土工业的起步较晚,科学界对于稀土的基础物化特性、应用场景、基础理论以及应用作用机理等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与发达国家差距比较明显。具体体现在:对稀土元素的基础物理化学特性的认识不够深入,没有形成系统的基础理论,很难形成具有原始发明创造的稀土材料。
“稀土的应用能够提升相关行业的产业发展水平。稀土的应用价值恰恰体现在应用链上。这些方面的差距也是与发达国家差距较为明显的。”闫慧忠说道,当前,尽管我国是稀土资源大国、原材料大国,稀土材料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快速上升,但绝大部分属于改进型专利或边缘专利,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尤其是具有原创性的国际专利还不多,很多核心技术受国外专利技术壁垒的制约,严重影响了稀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国际化步伐。
提高全社会参与稀土科技创新的热情,凝聚起稀土产业创新的磅礴力量,也在规划之中:实施科技型领军企业培育行动。在能源、乳业、草业、中药(蒙药)、稀土功能材料、羊绒制品等重点领域,培育科技型领军企业,引领产业技术创新。鼓励科技型领军企业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鼓励科技型领军企业设立首席科学家岗位。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引导支持科技型民营企业承担和参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荐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科技专家进入科技专家库。
“此外,建立自治区统筹、呼包鄂三市建设、区域协同的工作推进机制。支持三市通过院地、院企合作建立创新平台,创新合作模式,吸引高水平科技创新资源集聚,新技术、新产品落地,带动全区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这些也旨在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向科研机构和平台聚集,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驱动作用,推进产、学、研、用战略联盟的建设,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提升稀土产业核心竞争力。”王黎莉说道。
(万欣宜:摘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