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每周要闻

来源:     作者:万欣宜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23日     浏览次数:         

因美国管制,我国科学仪器领域形势严峻

自中美贸易冲突以来,美国一方面将中国机构列入实体清单,另一方面以立法形式限制关键核心技术对华出口。受此影响,我国科学仪器领域形势不容乐观。

题为《美国出口管制科学仪器技术分类研究》的论文在概要中直言:“揭示发现中国科学仪器领域相关技术受美国管制的形势非常严峻,有42.08%的清单条款涉及对科学仪器的管制。”这里的42.08%是通过计量分析得出的。论文发现美国《商业管制清单》总共10个行业大类,每个大类下分为5个商品小类,截至2020年12月的最新版本,全部条款共4510条,其中涉及我国分类体系下科学仪器相关的条款1898条,占比为42.08%。

具体来说,受管制最严的是“传感器和激光器”大类下的“最终产品、设备或零部件”小类,有678条管制条款,其次是“材料加工”大类下的“试验、检验和生产设备”小类,有339条管制条款。

此外,论文还通过聚类分析,发现我国12类科学仪器中,分析仪器、工艺实验设备、电子测量仪器等受管制范围较广,激光器、核仪器是传统受到管制的领域,而像医学诊断仪器、大气探测仪器等受管制范围较小。

美国西北大学开发出用于分析大型超导电路的新工具

据PHYS网9月13日消息,美国西北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用于分析大型超导电路的新工具,有助于量子计算机的开发。大型超导电路使用量子位存储信息,为防止有害噪声,这类电路通常拥有较复杂的设计。然而,目前鲜有分析这类电路的工具。西北大学研究人员受研究晶体中电子的方法启发,开发出一种理论工具,可对无法分析或难以分析的电路进行定量分析。这一研究成果有助于大型超导电路的分析优化工作,以便找出合适的条件使量子计算机能够高效运行。

美能源部稀土元素供应链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据先进能源科技战略情报研究中心9月14日消息,美能源部国家能源技术实验室(NETL)近日发布文章,总结了其在稀土元素供应链研究中的重要进展。NETL表示,稀土元素对能源、国防、医疗等领域的制造业至关重要,但美国的稀土元素资源较为稀缺。NETL的研究致力于利用国内的含碳矿石、酸性矿山废水等非常规来源开发稀土元素供应链,已在传感器和地球科学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关键成果,包括:(1)开发了一种领先的“实时传感器”,可将样品中稀土元素含量的分析时间从几小时缩短到几分钟甚至几秒钟;(2)开发了一种非常规稀土和关键矿物模型和工具,改进了对含有高丰度稀土元素的国内含碳矿石资源位置的预测和识别;(3)开发了低成本、环境友好的稀土元素提取路线;(4)研发了稀土元素提取工艺的筛选技术,并针对其开发的提取技术路线开展了技术-经济性的评估。

工信部:在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前沿领域进行新兴产业链布局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要确保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关键时候不掉链子,这是一项非常艰巨而重要的任务。在提升水平上,工信部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完备产业体系优势,主要从“点、线、面、系统”四个方向着力提升水平。

第一,从“点”上来看,主要在重点领域有所突破,特别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这些重点领域关系到国家安全、产业核心竞争力,要有重大突破,布局一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实施产业基础再造。

第二,在“线”上,要增强重点行业包括重点产业领域的纵向韧性,也就是线的韧性。主要是把传统产业,通过加大技术改造、创新投入,包括数字化改造、绿色减排等一系列新技术的应用,使由成本优势转向研发、设计、服务的综合优势,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技术水平提升,把产业链打造得更加坚实,包括工程机械、有色、建材、化工等行业。同时,加强新兴产业的产业链布局,用好产业规模优势,保持和增强在高铁、电力装备、新能源、通信设备领域的产业链竞争力,加快前瞻性布局,在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前沿领域进行新兴产业链布局,这方面也出台了一些政策,引导地方、扶持地方,结合各自的特色和区域战略,使他们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链,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

第三,在“面”上,推动以数字化、绿色化的转型升级,这是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这方面,要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推动智能制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培育一批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推广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等数据驱动新模式,加快数字经济在工业领域的深化应用,这样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水平。同时,抓住绿色发展机遇,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部署要求,分行业分领域制定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

第四,在“系统”上,重点抓好生态建设,使各项政策形成链条,使技术、产业优势通过政策环境来保障,使得它进一步发力,在左右拓展、纵深推进、融合发展上,形成良好生态系统,使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发展更加稳步。还要继续加大制造业对外开放合作,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利用是一个基本原则,加强产业合作,融入全球产业链,探索“双循环”发展模式,构筑一个互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化分工合作体系,这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至关重要。

韩国2016-2021年超百项商业机密泄露,多为芯片、显示技术

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9月18日消息,韩国2016年至2021年8月间,共有112项商业机密遭泄露,其中多为芯片和显示技术。超过一半的技术是从中小型公司泄露的,共有36家企业集团和9家研究机构参与了技术泄密。具体而言,与芯片相关的技术泄露案件占总数的20%左右,达15起;显示技术泄密案件为27件。韩联社报道指出,在泄露的商业机密中,有35项核心技术,根据韩国法律即指“如果该技术泄露到国外,可能会对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严重不利影响”的技术。

美国研究人员创造了一种让复杂半导体材料自行组装的简单方法

据Phys.org 9月16日消息,由斯坦福大学教授Hemamala Karunadasa领导的团队创造了一种将极薄的材料薄膜堆叠在一起创造新材料的简单方法。研究人员将钙钛矿二维层在自行组装的大晶体中与其他材料的薄层交错,在形状类似杠铃的分子的帮助 下, 以正确的顺序连接完成。研究团队制造了六种自组装材料,将钙钛矿与金属卤化物或金属硫化物交错。在大多数材料中,杠铃分子将各层稍微分开,但是在其中一种材料中,杠铃分子使各层直接相互接触以形成化学键,可能会产生新的特性,例如分布在两层 之间的电子激发。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期刊上。

普通盐可合成新型自旋液体材料

据科技日报9月16日消息,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和国立研究型技术大学的研究人员合成了一种特殊的新型磁性物质自旋液体材料,即使在接近绝对零度时,其单原子的自旋也不会冻结。自旋液体是一种罕见的物质状态,具有特殊结构,其中电子的自旋保持无序状态,即使在接近绝对零度时也能继续波动。研究人员合成了具有方形kagome型晶格的氯—磷氧铜铋钠晶体,当冷却到-271℃时不会形成磁序。研究人员推测,在这种材料中,自旋子系统在低温下的表现就像一种纠缠的自旋液体,未来这种材料可能会在基于单粒子波函数纠缠的量子技术中得到应用。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无机化学》杂志上。

 

编辑:万欣宜

校对:谢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