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部 张松嵩)
近期,在集团公司的组织号召下,我们开展了向王小谟同志学习的活动,作为一名年轻的电科人,我在学习过程中受益颇多,感慨颇深。
随着我国预警机事业举世瞩目的成就和王小谟院士的光荣事迹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作为一名刚刚调入集团总部的新人,能够加入这样一支英雄的军工队伍,我感到深深的自豪。但与此同时,又让我感到很不安,要传承好预警机精神,自身要学习要努力的方面还有很多:
一、树立正确、高尚的事业观,传承预警机的事业精神
王小谟院士把预警机事业的成功的主要原因归结于国家行为,即国家上下一心去完成这件事,这样就坚定了信心,任务也就成为了一种使命,一种信仰。
这 引起了我对于事业观的思考。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在求职时都习惯用待遇薪水去衡量一份工作的好坏,刚参加工时我也是如此。但加入中国电科后我立刻意识到军工和 其他行业不一样,因为在这里我们肩负的是国家的光荣任务,关系到国家的安全与发展。正如王小谟院士所言:“队伍中的每个人把自己的事业和国家安危紧紧相 连”,这映射出了预警机队伍崇高的事业观,这是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利益,为了国家争口气的科研精神。
通 过本次的学习,我更加认识到树立正确、高尚的事业观是这支队伍能够走到今天的关键,也正是有了这样的信念,中国电科的军工队伍才能克服那么多的环境苦难和 技术困难,最终走向成功。换身到我自己,在这样一个光荣的队伍中工作,就更要珍惜这份使命、这份责任,不断提高思想认识,从思想到行动去传承好预警机的事 业精神。
二、勇于付出、敢于吃苦,传承预警机的奋斗精神
王小谟院士告诉我们,预警机从科研到试制至少需要十年的时间,而王小谟院士的预警机队伍打破了这个常规。在学习活动前,我先想到的是因为我们有一流的技术队伍,有领域内最好的专家。但当王小谟院士介绍他的队伍时,最先提到的不是他们的资历,而是他们艰辛的奋斗历程: “在研制过程中五年没有过过一个春节,都是在部队和试验场度过的,大家一天当两天用,没有这种精神干不出预警机!”,这时我才明白,王小谟院士和他的预警机队伍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的关键因素是其奋斗精神。
回想自己的日常工作,有些事情是不是再努一点力、再吃一点苦就能再进一步?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在办公室里的工作环境要比一线的技术人员强上百倍,今天的大环境也不像王院士当年那样艰苦,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说苦说累呢?因此,在日后的工作中,我要时刻用预警机队伍的事迹来鞭策自己,传承好预警机的奋斗精神。
三、刻苦加强自身学习,传承预警机的学习精神
王小谟院士在北理工的讲座中谈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他尤其强调自学能力,我认为这同样适用于我们这些已经走出校门的人。在工作岗位上,我们更需要通过刻苦的自学来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
王 小谟院士提到:“要思考如何在未来复杂环境下发挥预警机的威力,如何实现设计技术从国际先进向国际领先的跨越”,这是一种不断追求的探索精神,也是力争一 流的拼搏精神。作为集团军工部的一员,新形势对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装备研制建设也提出了新的需求,而新需求必然需要新的知识、 新的能力、新的思想去支撑,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的同时不断去学习,尤其是自学。作为军工部的一名项目主管,新的装备发展需求和新的市场形势摆在眼前,我想 我必须不断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才能做好军工项目管理工作,也只有不断关注和分析世界军事和装备发展趋势才能做好军工市场开拓工作。总之,要传 承好预警机的学习精神。
四、学习贵在笃行,用实际行动传承预警机精神
通过对王小谟院士的先进事迹和预警机精神的学习,我深深的领悟到这是一种精神、一种责任、一种使命的传承。学习贵在笃行,我要在自豪的同时,将不安化作动力,把预警机精神融入到日常的工作实践中去, 立足本岗位,以高度的政治感和责任感去开展每一项工作,树立正确、高尚的事业观,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升个人能力,传承好预警精神,不辜负王小谟院士等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寄予我们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