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2021.12.18~12.24情报资讯

来源:     作者:万欣宜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27日     浏览次数:         

稀土等专业化整合深入实施

       12月18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21年国资央企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2022年工作任务,推动国资央企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作出更大贡献。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李克强总理关于明年经济工作的部署要求。

       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出席会议郝鹏表示,今年着力推进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中国星网、中国电气装备、中国物流集团挂牌成立、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联合重组,中国电科重组中国普天,鞍钢集团重组本钢,国家管网集团资产重组顺利完成,稀土、煤炭等专业化整合深入实施,物流大数据平台、海工装备创新平台加快落地。

新央企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组建成立

       据悉,中国稀土集团是由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赣州稀土集团有限公司为实现稀土资源优势互补、稀土产业发展协同、引入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两家稀土科技研发型企业,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组建的大型稀土企业集团。

       组建后的中国稀土集团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管的股权多元化中央企业,股权结构为:国务院国资委持有31.21%,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五矿股份有限公司和赣州稀土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持有20.33%,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持有3.90%。中国稀土集团的组建,是中铝集团、中国五矿集团和赣州稀土集团立足企业自身发展需要、适应行业发展规律进行的有益探索与尝试。

       组建中国稀土集团,是遵循稀土产业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是稀土行业绿色发展转型的迫切需要,是稀土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

       中国是稀土原料供应大国,稀土的快速开发造成了诸多历史遗留问题。绿色低碳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双碳”目标是中国对全球的庄严承诺,实现“双碳”目标要求、加快推动南方离子型稀土矿的绿色开发和环保治理,已经成为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稀土企业集团化可以更好地集成资源、统等协调、科学规划、统一实施,科技创新协同,为推动相关问题的逐步解决提供坚实基础。

民族品牌崛起 磁性元件国产替代程度高

       2021十大电子元件民族品牌统计如下。其中三环集团、顺络电子、风华高科、坚力电子为四家磁性元件企业。这十家企业涉及电容器、电阻器、电抗器、晶振、磁性元件等多个电子元件领域,而磁性元件企业便占据四个席位,可见在当前电子元件领域当中,磁性元件行业已有一批产品质量优异的民族企业,也从侧面反映出磁性元件国产替代程度相较其他电子元件更高。

       磁性元件国产替代程度高,一方面是受国际贸易环境影响,国家大力推行国产替代,支持民族企业发展;另一方面也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磁性元件产品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即使放眼全球,也处于领先地位。

       实际上,磁性元件生产技术门槛较低,也是其等较大程度实现国产替代的原因。不过,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光储充、智能家居等终端领域的发展,为磁性元件企业带来新蓝海的同时也给其提出更高技术要求,促使越来越多的磁性元件企业切入高端市场,转型走中高端路线。

       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公开发布的信息显示,2020年中国电子变压器行业销售额为639亿元,电感行业完成销售额279亿元,2020年磁性元件总销售额高达918亿元。基于对未来市场的判断,在十四五规划中,2025年我国磁性元件目标销售额为1187亿元,磁性元件企业未来市场增值空间广阔。据铭普光磁、雅玛西磁性元件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我国磁性元件国产替代率高达80%。除了行业龙头企业以外,在终端企业的支持下,越来越多中小型的磁性元件企业加入到了国产替代的浪潮中。

第十三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论坛举行

       12月20日,以“聚力产业高水平创新、赋能稀土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三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论坛在包头开幕。本届论坛旨在充分发挥稀土产业的支撑带动作用,凝集稀土产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思维,助力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稀土产业在“十四五”时期迈向高端、智能、绿色化。

       本届论坛包括开幕式、主旨演讲、稀土产品展、分论坛、内蒙古科技大学稀土学院揭牌仪式等环节。其中分论坛共设置5场,分别为“稀土新材料产业上下游座谈会”“稀土市场与应用分论坛”“新能源汽车分论坛”“稀土产业经济与科技创新分论坛”“稀土磁性材料国际标准化分论坛”等。

       论坛围绕稀土全产业链举行了项目签约活动,共引进各类稀土产业项目54个,总投资约207.4亿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将为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能。

桐乡耀润重庆新厂建成投产

       我国磁性材料产业起始于1969-1987年,经过40多年的发展,产业逐步成熟。近20年来,得益于下游终端市场蓬勃发展,软磁材料发展迅猛,以浙江为代表的软磁材料聚集地,成为中国,乃至全球软磁材料行业近20年发展的缩影。

       磁性元器件、磁性材料的从业者都清楚,浙江是中国、乃至全球重要的磁材聚集地,无论是永磁还是软磁材料,标杆企业比比皆是。

       浙江桐乡耀润成立于2001年,直至2021年,恰是20年风华。20年来,他们一直专注于粉料、磁芯,以及电感器、电子变压器等产品的研产销等工作。浙江磁性材料产业集聚氛围浓厚,总经理茅柳强说,因为浙江是磁性材料基础,相对其他地区,在研发方面,大家针对一些技术问题交流比较方便,通过相互交流协作,对企业自身的研发提升也起到很大的帮助。

重庆新基地建成投产

       近年来,沿海地区现在逐步失去了能源优势。在20周年前夕,他们做了一个重大决定,计划往中西部方向发展。2020年,他们开始在重庆兴建厂房,今年年初基本建成,5月份他们开始对新引进的设备进行安装调试,现如今已基本全部实现正常量产。

       重庆新厂拥有一定的能源优势,清洁能源用电更有保障,价格也更实惠一些。众所周知,黔渝地区地处二三级阶梯交界,水能资源丰富,水力发电带来充沛的电力资源,可有效保障当地电力供应。

       据介绍,未来桐乡耀润的生产主力将放至重庆厂区。重庆新厂的发展定位,主要系往高端方向发展,主要生产锰锌铁氧体等软磁材料产品,生产车间全部采用更加高效的全自动化生产设备。

摘辑:万欣宜

校对:谢    林

打印  |  关闭